玉柴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晏平
“我从小的理想是做一名将军,如果我现在18岁的话,我一定去当兵,力争做一名将军。”全国劳模、玉柴集团“掌门人”晏平时刻保持着军人的激情。
不过,现年50岁的他不能圆孩时的将军梦了,然而,他却似商界的“大将”,率领玉柴集团征战于“狼群”。
“机构重组,精简人员”、“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以人为本,重金奖才”……,晏平一招又一招计策,成为打造千亿玉柴的奠基石,大大提高了玉柴竞争的软实力。
玉柴给予拔尖人才以奖励,重奖金额累计已超过1000万元。在今年3月29日的玉柴集团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玉柴拨出100万元重金奖励高技能人才,并规定以后每年对大批高技能人才的奖励不低于100万元。从2005年起公司每年拿出500万元作为期权激励基金,目前共有42位科技骨干享受此项激励。2008年开始,每年对拔尖技师实行奖励,现已有16位拔尖技师获得了重奖。
晏平对人才的珍惜让玉柴人为之动容,并转变为强大的动力,为玉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敢于亮剑 三年再造一个玉柴
回顾玉柴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居安思危是玉柴人从骨子里透露出的顽强,因为在玉柴辉煌的发展史上也有过低潮的时期,就如2005年,对晏平和玉柴集团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一年。
由于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汽车行业一路走低,载货车市场一路下滑,重卡和准重卡市场下滑度达32%,导致发动机市场持续低迷,内燃机行业产销量出现了多年未遇的负增长……
同年5月,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发改委主任的晏平出任玉柴集团董事长和党委书记。在这样背景下出任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全球最大的独立柴油发动机生产厂家的“新掌门”,对晏平来说,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
他以前并未干过汽车相关产业,到企业时刚好45岁,他会把拥有一万多名员工的玉柴带向何方?玉柴人在期盼中带有顾虑。
面对怀疑和挑战,这位反复看了十多遍《亮剑》的新掌门,能否亮剑,带领玉柴冲出重围?
晏平走基层,开座谈会、咨询专家,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他发现在玉柴快速发展的背后,积压和暴露了很多体制和管理问题。
症结找到后,他决定勇往直前、锐意改革,开始点燃他的三把“火”。
“机构重组,精简人员”是晏平上任点燃的第一把“火”。
2005年7月以后,玉柴集团逐步将相关部门合并,新成立了战略、融资、成本控制、信息、文化五大中心,以强化集团的整体规划和实现企业资源在集团内部的整合与共享。集团机关也从70多人减至42人,一年减员达37%。到2006年底,集团、股份公司共裁减100多人,干部全部竞争上岗。集团逐步从行政管理型向资源整合型转变职能。
“在行业内,玉柴生产发动机的成本恐怕是最高的”,晏平直言不讳。因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顺理成章地成为晏平上任点燃的第二把“火”。为此,玉柴集团成本控制中心依据考核激励和监督程序,将成本指标与领导责任挂钩,谁超越了指标,不说清楚原因,集团就启动程序,进行考核扣罚,严重的甚至罢免职务。同时,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严格预算,压缩管理链条。另外,加强订单管理,让销售部门和生产部门紧密配合,落实每一笔订单的具体数量,杜绝以往几千台返修机无人处理的浪费现象。
“以人为本,重金奖才”这是晏平上任后点燃的第三把“火”。
2008年11月,晏平决定拿出400万元对在技术攻关项目中做出重大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其中个人最高奖金达30万元,集体最高奖金达70万元。晏平非常爱惜玉柴的人才,他亲切地称之为“玉柴宝贝”。
在今年3月29日的玉柴集团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晏平说:“玉柴近六十年不败,究其原因有很多,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有一支特别优秀的工人队伍,有一大批热爱岗位,在本职工作中兢兢业业、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工人。”
晏平参加设备技术改造成果展示会,鼓励技师苦练绝活。
“对待人才,我们不仅要给他们好的待遇、好的平台,而且更要充分尊重他们。”作为集团董事局主席,晏平无论多忙,他坚持每季度宴请公司的教授、博士等技术骨干一次,这在公司已经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规定。
2005年,在整个发动机市场,内燃机行业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玉柴却逆势而上,实现年营业收入120亿元,增长12.3%的新目标;销售各型柴油机26.75万台,增长16%;出口收入达到1700万美元,增长96%,单厂产销规模连续5年居重中型商用车领域全球第一位。
被业界称为“玉柴现象”,是晏平的三把“火”效果的最有力回答。[page]
高瞻远瞩 打造国际玉柴
作为玉柴集团的领军人,晏平的战略思考不止于此。
2006年,在晏平入主玉柴的第二年,他以一个企业家的责任心,提出了“绿色发展,和谐共赢”的核心理念,确立了做中国绿色动力的引领者,中国“最大活动污染源”的控制者,做中国轿车柴油化的领跑者,做中国节材节能的贡献者的发展目标。
“作为制造业,我们的产品再好,如果给社会带来污染,它也是没有生命力的,玉柴是以发动机为核心的企业,如果在环保、排放方面不能做表率,我们去谈什么中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谈什么行业的龙头。如果企业背离了国家和社会责任,不用说在世界,即使在中国,你永远也做不强。”晏平说。
全国劳动模范晏平
玉柴先后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达到国3、国4、国5尾气排放标准的发动机,推出时间均比国家实施强制性排放标准的时间提前3~5年;成功研制中国首款、也是世界上体积最小的1.2、1.3升排量微轿柴油发动机,填补了民族制造业的空白;成功研制城市客车型混合动力,引领了下一代新型动力技术潮流。
北京奥运期间,率先配装国4发动机标准的北京公交车,70%的柴油发动机来自玉柴,玉柴为“绿色奥运”的实现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007年,国际化发展进入他的视野。2008年的营销服务大会上,玉柴正式吹响了“卓越品质,国际玉柴”的号角。
在海外市场,玉柴建立和完善了13家海外办事处,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拉丁美洲、东欧、非洲等地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动机在海外的保有量已超过10万台,在东南亚市场2009年更是实现逆势增长25%。
晏平带领玉柴定下国际化路线:重点突破、纵深拓展、做强做大。“我们的目标是3~5年内玉柴产品,特别是发动机,出口比例要达到30%”,晏平表示,“国际化不仅包括海外市场的扩张和出口量的提升,还包括产业布局、资本运作、管理创新、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今年6月28日,广西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建设暨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在南宁启动,玉柴股份公司成为广西内燃机研发中心唯一依托建设单位,晏平接过了由自治区主席马飚亲自颁发的“广西内燃机研发中心”牌匾。继2007年玉柴成立了行业首家企业工程研究院后玉柴产品研发机构再添马力。该中心致力于研发先进的汽车发动机、高标准非道路柴油机等系列新产品,为提升中国内燃机产业技术的创新能力,为我国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做出了贡献。
千亿玉柴不是梦
2009年,在全球经济全面下滑的影响下,晏平带领玉柴集团广大职工顽强拼搏、锐意进取、不畏艰难、快速反应,灵活运用科学发展观,内练外筑争创新优势,战胜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销售收入达271亿元,同比增长29.58%,实现连续五年高速增长的奇迹。
2010年,集团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上半年累计实现含税销售收入197.56亿元,同比增长52.64%,接近2008年全年销售收入。
“今天,只有发动机板块过百亿,到2015年,工程机械、物流汽贸、能源化工都将成为过百亿的板块,同时将有一批增量业务成为几十亿的公司。集团一定要高度关注并指导业务板块战略的制定,并作好战略的管控。”玉柴“掌门人”永远那么雄心和理智。
“集团要紧紧抓住战略规划,对项目进行科学论证,从而明确主线,抓住百亿企业重点,优化资源,作好服务。集团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子公司做不了的,如搭建融资平台,靠现在子公司自身,都还没有这个能力,集团就要全力作好这件事;其次,重工、物流、能源化工过百亿需要集团什么样的支持,我们如何去帮助而不是去束缚它?在子公司引进人才时,需要什么政策?哪些政策需要调整等等,都要根据‘十二五’战略与时俱进。”
2011年将迎来玉柴60华诞,玉柴甲子之年同时也是玉柴“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今年6月30日上午,玉柴集团在文化中心隆重集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大会。借此,晏平提出了玉柴集团“两条产品链,多个产业群”战略定位,即通过对集团现有六大产业板块的上下纵向延伸,左右横向拓展,强化集团产业链、产业群,崛起潜力产业,形成核心产业,确保集团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晏平胸有成竹地向玉柴人描绘了集团“十二五”战略发展蓝图:玉柴集团“十二五”末,即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800~1000亿元,跨入千亿集团,实现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同步增长,千亿玉柴不是梦。